「絃歌不絕—香港粵樂風格傳承及實踐」
序言及計劃簡介
竹韻小集從2019年起推出「絃歌不絕」計劃,由樂團胡琴演奏家董芷菁策劃,以丘鶴儔(1880-1941)編撰之《絃歌必讀》(1916)等七本粵樂教本為藍本,重新整理並復刻早期的粵樂演奏形式,研究和探索粵樂二十世紀上半葉的風貌及嬗變。「絃歌不絕——香港粵樂風格傳承及實踐計劃」為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第11輪藝能發展資助計劃」項目之一,進一步深入探索與復刻粵樂的不同風格,致力於粵樂的保育與傳承。計劃旨在透過實踐與學術並行的方式,保存這一珍貴的音樂文化資產,並推動其可持續發展。
「技藝傳承」工作坊(司徒紹 - 西路風)
「技藝傳承」工作坊(駱慶兒 - 梵鈴)
「技藝傳承」工作坊(趙慶雲 - 士拉結他)
「技藝傳承」工作坊(陳其湛 - 揚琴)
本計劃的核心是「技藝傳承」和「唱片復刻」兩大部分。樂團音樂家跟隨16位本地粵樂名家進行共超過400小時的「口傳身授」工作坊,系統學習並內化從學院派到民間傳統、從早期硬弓樂器到精神音樂及西樂融合等多樣的粵樂風格。樂團精選自二十世紀二十至七十年代的21段歷史粵樂唱片錄音,並與當代竹韻小集的12段演繹進行對比,通過記譜、復刻及錄音,掌握並展示粵樂在不同時代、樂器組合下的多元演奏形式。
「唱片復刻」錄音
計劃除了提升樂團音樂家的粵樂演奏能力,計劃成果亦體現在教育和學術推廣上。樂團在計劃尾聲將其學習成果帶入香港演藝學院,與學生分享這些珍貴的傳統演奏法,擴闊年輕一代對粵樂的視野,並促進這些風格的傳承。同時,計劃還將結集出版實體書籍《絃歌不絕—香港粵樂風格傳承及實踐》,並配合網上資源庫,為未來的粵樂學習者提供多媒體資源,讓粵樂在本地及全球廣泛傳播。
2024年6月1日 香港恒生大學「創意人文節」:「絃歌不絕——香港粵樂風格傳承及實踐計劃」廣東音樂示範講座
此外,樂團將計劃成果擴展至本地大學及國內外的音樂學院,通過演出和文化交流,展示香港粵樂的多元風貌,讓世界認識並欣賞這一傳統音樂的藝術價值。
2023年10月20日 「絃歌不絕——香港粵樂風格傳承及實踐計劃」發佈會暨示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