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韻二十 

「未來的傳統——與大師對話」

示範講座III

2024年6月8日(星期六)晚上8時正

大埔藝術中心2樓黑盒

竹韻小集FACEBOOK專頁現場直播

現場設有少量座位,免費入場,歡迎留座,額滿即止!

主講/排練指導︰曾業發

主持︰黃學揚

樂團︰竹韻小集

竹韻小集二十周年誌慶樂季特備節目「未來的傳統——與大師對話」示範講座邀請本地作曲家主講,說說音樂,談談人生,分享竹韻小集現場演奏作品之創作故事。

曾葉發博士生於香港,是活躍於本地及國際樂壇的現代音樂創作及推廣者。他是香港作曲家聯會的創會主席、亞洲作曲家聯盟名譽會員。自1990年起曾先後擔任國際現代音樂協會(ISCM)及亞洲作曲家聯盟(ACL)的副會長,並於2002-2008年獲選為國際現代音樂協會會長,乃該會自1923年創會以來首位非歐裔人士任此國際要職。除創作及指揮外,曾教授亦是音樂教育家及資深的電台工作者,曾任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系教授、香港電台第四台總監及英文台台長等職位。

竹韻小集「未來的傳統」計劃探討當代中樂室內樂的創作空間,喚起大眾對「香港中樂文化」薪火相傳的重視。音樂發展與每個時代都是互相扣連,不同時代都有其獨特的風格,除呼應著時代的轉變,更為下一世代創造傳統。計劃通過推展所收集與委約的香港作曲家作品,探索如何以「植根傳統」的理念來建構「未來的傳統」。

節目

曾葉發《大樂天》(1999)[軟弓五架頭]
演奏︰陳啟謙(高胡)、董芷菁(中胡)、郭嘉瑩(揚琴)、陳思彤(中阮)、朱國龍(笛子)

此曲為作者於1999年「粵樂薪傳」計劃中創作粵樂作品三首其中之一。

《大樂天》具安泰詳和特式,乃三首調子中較輝煌的一首,著意採用粵樂中「喜慶大曲」的風格,其特式在慢起漸快的句法,表現出傳統歡愉的氣氛。

曾葉發《滿庭芳》(2023)[粵樂小組合奏]
演奏︰陳啟謙(高胡)、董芷菁(中胡)、郭嘉瑩(揚琴)、雷梓欣(琵琶)、陳思彤(中阮)、鄒勵娟(古箏)、朱國龍(笛子)、郭承祖(笙)、周韋廷(敲擊)

此曲乃跟據傳統粵樂單線條加花齊奏模式而創作,但在手法上則加入雙線條的運用,兩組旋律互相穿插於樂曲中,既保留傳統粵樂支聲複調的特徵,卻又添上多變的立體趣味性,希望能給予樂曲一種新鮮的感覺。

《滿庭芳》雖為宋代著名詞牌之一,但這裡作者無意引寓宋詞的風格,只感覺「滿庭芳」一詞寓意詳和,有「福苗善因早播種,晚來樂得滿庭芳」之意,與此曲的音樂氣氛頗為吻合,故取名之。

樂曲創作於2023年,為竹韻小集「絃歌不絕——香港作曲家粵樂創作發表會」委約作品之一。

曾葉發《靈界》(1978)[中樂六重奏即興曲]
演奏︰朱國龍(笛子)、郭承祖(笙)、雷梓欣(琵琶)、陳思彤(中阮)、鄒勵娟(古箏)、周韋廷(敲擊)

《靈界》是一首屬於心靈的音樂,創作和首演於1978年。演奏此作品時,每位表演者需要把自己當作成其樂器所發出之聲音。音樂開始時,表演者以樂器所發出的聲音與別人互通交流。

樂曲講求即興,表演者有極大的發揮及創作空間。表演者需集中意志及想像力,一切官感都聚焦在樂器的聲音。欣賞者不妨閉目細「聽」,將自己當成某種樂器的聲音,一起參與精神之會合;或作細「觀」,用耳朵察聽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自我」,借助聲音而相互結合。

此曲由香港中樂團委約創作,近年分別於德國、捷克、愛爾蘭、加拿大、俄羅斯等地演奏,均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主講/排練指導:曾葉發

主持︰黃學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