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粵樂節」
「絃歌不絕——香港粵樂風格傳承及實踐計劃」
竹韻小集自2019年起開展「絃歌不絕」計劃,由樂團胡琴演奏家董芷菁策劃,以粵樂名家丘鶴儔編撰之香港首本粵樂教本《絃歌必讀》(1916)為藍本,研究深化粵樂的多種風格演奏,把二十世紀粵樂嬗變呈現舞台。2022年起在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的「藝能發展資助計劃」資助下進行「絃歌不絕——香港粵樂風格傳承及實踐計劃」,全面深入進行不同風格的粵樂復刻、保育和傳承工作,並於2024年10月與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合作舉行的「粵樂節」作總結,呈現香港粵樂傳承與創新的成果。
「絃歌不絕——香港粵樂的傳承與創新」
開幕研討會
日期:2024年10月2日(三)
時間:19:30-21:30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廳(港鐵金鐘站)
主講:余其偉教授、白得雲教授、程美寶教授
主持/主講:董芷菁小姐
語言:粵語
內容:以「香港粵樂的傳承與創新」為題,分享粵樂在學院、藝團、民間等狀況。
演藝免費節目,電子門票可於演出前1小時在「演藝電子票務系統」登記,先到先得。
「絃歌不絕——粵粹菁華」
交流音樂會
日期:2024年10月10日(四)
時間:19:00-20:30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廳(港鐵金鐘站)
演出: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竹韻小集
指導專家:余其偉教授、張重雪主任、羅行良先生、徐英輝先生
內容:交流音樂會「粵粹菁華」由中樂系學生與竹韻小集演奏家聯合演出。中樂系學生節目來自廣東音樂課及吹打課研習的曲目;竹韻小集演出節目為「絃歌不絕」計劃「唱片復刻」與「技藝傅承」的成果,展示樂師們在演藝學院的訓練基礎下,畢業後對粵樂藝術進一步的深化學習、精益求精。音樂會節目亦包括香港作曲家之粵樂作品,體現香港粵樂的傳統與當代面貌。
演藝免費節目,電子門票可於演出前1小時在「演藝電子票務系統」登記,先到先得。
節目
吹打樂組合《醒獅鼓樂》 陳佐輝曲
吹打樂組合《錦帆開》 傳統牌子
軟硬弓五架頭《小調聯奏》 過場譜與小調譜 余其偉串譜
軟弓五架頭《鳥投林》 易劍泉曲
軟硬弓組合《平湖秋月》[1946年歌林唱片#49868復刻版] 呂文成曲 竹韻小集整理
中西樂組合《漢宮秋月》[1937年歌林唱片#49608復刻版] 古調雅樂譜 竹韻小集整理
粵樂小組合奏《平湖秋月》 呂文成曲
二胡與古箏《漢宮秋月》 古調雅樂譜
軟弓五架頭《柏架鵑鳴》 麥偉鑄曲
軟弓五架頭《蘭桂騰芳》^ 陸尉俊曲
粵樂小組合奏《滿庭芳》^ 曾葉發曲
粵樂小組合奏《新彩雲追月》 任光曲 余樂夫編曲
^竹韻小集委約作品
「絃歌不絕——生生不息」
閉幕音樂會
日期:2024年10月13日(日)
時間:15:00-17:00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廳(港鐵金鐘站)
演出:駱慶兒先生(梵鈴)、黃金城先生(啫士鼓)、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竹韻小集
指導專家:余其偉教授、張重雪主任、羅行良先生、徐英輝先生、高潤權先生、高潤鴻先生
內容:閉幕音樂會「生生不息」特邀粵樂名家駱慶兒先生(梵鈴)、黃金城先生(啫士鼓)與竹韻小集樂師及中樂系學生三代共同展演,實現跨代薪火相傳。竹韻小集將聯同名家展示粵樂藝術中西共匯、海納百川的特色;中樂系學生亦演出「粵樂節」大師班與工作坊研習之廣東吹打和唱片復刻作品,以及香港作曲家當代粵樂創作。音樂會最後以全體演出者合演《娛樂昇平》,向《絃歌必讀》著者丘鶴儔致敬,祝願粵樂發展生生不息、絃歌不絕。
演藝免費節目,電子門票可於演出前1小時在「演藝電子票務系統」登記,先到先得。
節目
吹打樂組合《得勝令》 過場譜
吹打樂組合《一錠金》 過場譜
軟弓五架頭《江南岸》^ 陳永華曲
軟弓三架頭與琵琶、古箏、笙《廟街探戈》^ 黃學揚曲
中西樂組合《步步高》[1936年百代唱片#50576復刻版] 呂文成曲 竹韻小集整理
中西樂組合《柳搖金》(選段)[1937年歌林唱片#49605復刻版] 過場譜 竹韻小集整理
中西樂組合《醒獅》 呂文成曲
中西樂組合《西班牙進行曲》 西曲
軟硬弓組合《連環扣》[1930年代百代唱片#50665復刻版] 雅樂名譜 嚴老烈傳譜 竹韻小集整理
軟弓組合《秋水龍吟》[1930年代勝利唱片#56232復刻版] 雅樂名譜 竹韻小集整理
軟弓五架頭《連環扣》雅樂名譜 嚴老烈傳譜
中西樂組合《秋水龍吟》 雅樂名譜
西樂組合《孔雀開屏》 何大傻曲
西樂組合《餓馬搖鈴》 古調雅樂譜 何柳堂傳譜
中西樂組合《娛樂昇平》 粵樂新譜 丘鶴儔曲
^竹韻小集委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