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傳統——數碼時代的粵樂薪傳

線上音樂會

竹韻小集「未來的傳統」計劃探討當代中樂室內樂的創作空間,喚起大眾對香港中樂文化薪火相傳的重視。音樂發展與每個時代都是互相扣連,不同時代都有其獨特的風格,除呼應著時代的轉變,更為下一世代創造傳統。線上音樂會由竹韻小集演奏十五首香港作曲家當代粵樂作品,包括九首樂團歷年委約作品,其中三首會在是次線上音樂會世界首演。

節目

  • 指揮︰何文川

    演奏︰竹韻小集

    《霧月夜》以最具代表性的粵劇折子戲 《紫釵記》之〈劍合釵圓〉唱詞首三字「霧月夜」為曲名。樂曲以該劇應用的音樂《春江花月夜》部分旋律為基礎,加入帶有時代感的傳統織體橫向發展,希望給觀眾帶來耳熟能詳又能細心品味的流行國樂合奏作品。

    全曲分〈開馬門〉、〈新馬腔〉、〈霧月城〉和〈秋愁〉四段,以具有傳統廣東特色的簫與長筒喉管為領奏樂器,其中喉管主要用於廣東傳統粵樂及潮汕等地的戲曲和喜慶殯葬儀式當中,有別於大型中樂團常用的北方管子,是音樂廳中鮮有所見的樂器。

    伍敬彬為音樂哲學博士、香港著名音樂人及作曲監製,擅長譜寫大型編制的中西樂合奏作品,活躍於流行及古典音樂界,經常爲大型音樂會及歌手專輯作曲、編曲及演奏。所創作的作品多次獲獎,包括2002 年憑《Merah Putih紅白》榮獲3MBS澳洲國家作曲家獎。近年積極爲香港及台灣業界創作中樂作品,具代表性的中樂作品包括《泥老板》、《紅燭》、《下一站月球》、《大龍鳳》及《追月》等。

    伍博士自幼習鋼琴、二胡及小提琴,音樂訓練始於音樂事務統籌處,先後就讀於香港浸會大學、澳洲墨爾本大學、瑞典比迪澳音樂學院及香港大學。2005年開始為大型流行音樂會及專輯擔任鋼琴、鍵盤演奏及編曲。2006年起先後成為黃貫中、鄭秀文、劉德華、陳粒等歌手的御用鋼琴及鍵盤手。

Video Block
Double-click here to add a video by URL or embed code. Learn more
  • 排練指導︰王志聰

    二胡/高胡:陳啟謙 椰胡:董芷菁 揚琴: 郭嘉瑩 秦琴:陳思彤 笛子/簫:何兆昌

    樂曲講述一男一女相愛,男方卻忽然去世了。男方死後變成鬼魂,報夢給女方,二人在夢中憶述當初在柳堤初會,二人相愛,到其後發生事端,男方去世的經過。

    高潤鴻來自粵劇世家,乃已故著名粵劇撃樂領導高根先生之孻子,是粵藝界的一位萬能樂師。與其妻謝曉瑩創辦金靈宵、香港靈宵劇團及香港戲曲總會有限公司,同時亦為多個具規模劇團之音樂領導、香港普福堂粵劇樂師會第十四屆(香港八和會館音樂部第三十四屆)副理事長、香港八和會館理事、廣東省文聯全委員會會員及香港粵樂曲藝總會副會長。曾於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教育大學等多間大專院擔任講座嘉賓或導師,亦曾獲2014年度「香港藝術發展獎」之「藝術家年獎(戲曲)」。

    高氏亦為大量劇作創作音樂,如《宋徽宗.李師師.周邦彥》、《白蛇會子》、《穆桂英下山》及《魚玄機與綠翹》等等。其中《宋徽宗.李師師.周邦彥》一劇更代表香港於2020年全國基層戲曲院團網絡會演上播放,直播觀賞人次達260萬。

Video Block
Double-click here to add a video by URL or embed code. Learn more
  • 排練指導︰王志聰

    高胡:陳啟謙 中胡:董芷菁 揚琴:郭嘉瑩 中阮:陳思彤 笛子:何兆昌

    《騰雲》是一首輕快跳躍的廣東音樂小品,風格上刻意秉承傳統廣東音樂的精神。長度雖然只有四分半鐘,但演奏者要演釋的音符數目卻不少,當中不乏一些在傳統廣東音樂中沒有出現過的變異音。在固有五聲及七聲音階的基本架構上出現的這些非移調性變異音為樂曲提供了一股狂野靈巧的氣氛。樂曲表達人們嚮往「騰雲駕霧」那種超然的感覺。

    香港作曲家陳錦標博士為管弦樂、室樂、中樂、電子音樂、聲樂、舞台劇、芭蕾舞、流行音樂等各類型媒體寫有原創及改編作品超過200首。他的作品風格多樣化,近年以旋律性較強的寫作為主,當中多首作品已在四大洲十多個國家中公演。他也曾用二胡在澳洲、日本及新加坡等地與其他音樂家演奏現代音樂及爵士樂。

    陳博士為香港大學音樂系副教授,從1995年起任教至今,培訓了十多名博士及碩士畢業生。曾擔任香港管弦樂團董事會成員(2014-2018)、香港作曲家聯會主席(2004-2014)、香港中樂團理事(2003-2009)及多個藝術及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並於2007年獲頒民政事務局長嘉許獎章,以表揚他在本地文化藝術發展上的貢獻。

Video Block
Double-click here to add a video by URL or embed code. Learn more
  • 排練指導︰王志聰

    高胡:陳啟謙 椰胡:董芷菁 揚琴:郭嘉瑩 秦琴:陳思彤 簫:何兆昌

    以傳統粵樂風格寫成的軟弓組合小品。丘鶴儔的《琴學新編》(1920)形容七律粵派揚琴不用調音而可以轉四「線」。以此概念,此創作以哀怨的「乙反線」即是「合尺線」(G=5)的「5、(6)、↓7、1、2、↑4」開始,接著轉到固定調唱名的「5、(6)、↓7、2、(3)、↑4」和「5、(6)、↓7、1、(2)、3、↑4」,令旋律的調性不穩定,可以理解爲轉到「士工線」(G=6),再轉到以「尺五線」(G=2)奏苦喉旋律。末段快板以「反線」(G=1)開始,最後回到「乙反線」,並以粵樂名曲《得勝令》光輝的結尾句結束。

    謝俊仁是香港中文大學民族音樂學博士。1970年代跟隨關聖佑學習音樂理論和創作,1980年代隨蔡德允學習古琴。積極參與古琴創作、打譜、教學和研究工作。曾創作琴曲多首,其《雙乙反調》被選為中國古琴考試六級選曲之一。其近年的創作包括2014年琴簫合奏《山響》、2016年爲中英劇團話劇《孔子63》配樂、2018年琴簫歌《醉清平調》、和2020年男聲與古箏《粵音水調歌頭》。其個人唱片《一閃燈花墮》和《秋月清霜》於2001年和2011年出版,其個人古琴論文與曲譜集《審律尋幽》於2016年出版。謝氏為退休醫生,現為本港德愔琴社副社長及中文大學音樂系古琴導師。

Video Block
Double-click here to add a video by URL or embed code. Learn more
  • 排練指導︰王志聰

    琵琶:黃翔欣 揚琴:郭嘉瑩 中阮:陳思彤 古箏:鄒勵娟 笛子:朱國龍

    創作靈感來自王維一首山水詩︰「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以琵琶為主導,廣東音樂為骨幹元素,以較現代的手法,處理織體當中層次與線條的縱橫交錯。整體的音樂氣氛似是輕快和充滿動態的,卻又動中含靜,以動襯靜的方式,使琵琶的旋律音型,以不同姿態,斷斷續續,若隱若現的,不時重現和穿梭於其他樂器聲部之間,營造一種縱使我們生活忙碌,也渴望能夠心寧平靜,甚至心無雜念地欣賞到蓮葉晃動處,漁船輕輕搖盪的一種隱然顯然,遠近交錯,立體而親切的音樂感。

    此作品於2019年由竹韻小集委約,費用由「CASH音樂基金」贊助。

    麥偉鑄於香港出生,早年先後獲得西班牙音樂演奏文憑,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及數度到史丹福大學電腦音樂中心(CCRMA)研習音樂聲響學及程式編寫。過去數十年一直以作曲者、結他手、或電子音樂人身份參與種種形式的音樂活動。作品有個性但風格不統一,追求新嘗試和突破。

    麥偉鑄醉心推廣創意音樂及從事相關的教育工作、擔任評委、代表香港參與國際音樂活動。他曾先後任香港作曲家聯會的秘書、司庫、副主席和理事,負責音樂會策劃和監製。現為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副院長和作曲及電子音樂系主任。

Video Block
Double-click here to add a video by URL or embed code. Learn more
  • 指揮︰何文川

    高胡:陳啟謙 椰胡:董芷菁 揚琴:郭嘉瑩 秦琴:陳思彤 簫:何兆昌

    演奏︰竹韻小集

    2014年5月1日,作曲家在竹韻小集十周年音樂會聽到年輕的音樂人演奏傳統粵樂五架頭很是精彩,心中萌生寫作一首類似廣東音樂的創作靈感。粵樂流傳地區廣泛、旋律優美,調式結構豐富特別,獨有的樂器很有韻味,希望借助這首模彷廣東音樂特色的作品抒發人生一些感懷、思念、回憶,以及一些快樂的片斷。音樂結構也運用傳統的形式,由散板開始轉慢板入行板、快板、流水……,標題《歲月流金》。

    此作品於2015年由竹韻小集委約,費用由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轄下的「CASH音樂基金」贊助。

    陳能濟於印尼出生,1956年就讀於中南音樂專科學校(現武漢音樂學院)附屬音樂中學,1959年考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64年畢業。先後任職於中央歌舞團、中央芭蕾舞團及中央交響樂團。1973年定居香港,除了音樂創作也從事各類型的音樂活動,早期為業餘香港中樂團指揮之一。1989年移居台灣,應高雄市實驗國樂團(現高雄市國樂團)邀請任駐團指揮。1993年回港,於香港中樂團先後擔任助理音樂總監、駐團作曲兼助理指揮、駐團作曲兼推廣助理、研究及發展主任。

    陳氏創作了大量的中西音樂作品。1991年榮獲「高雄市第十屆文藝獎」(音樂類)。1994年鋼琴曲《赤壁懷古》獲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頒發「CASH最廣泛演出獎」(本地正統音樂作品),2015年獲頒發「CASH音樂成就大獎」。

Video Block
Double-click here to add a video by URL or embed code. Learn more
  • 排練指導︰王志聰

    椰胡:陳啟謙

    此曲曲名是為演奏者與聽眾提供的一種想像的方向,音樂本身起伏跌宕,自由隨意,似流水飄花,無形可追。胡琴帶有很深的民間性,性能最為貼近唱腔變化的表現,且具濃郁的悲凄色彩,以此樂器演繹本曲最為合適。

    羅永暉是本港少數跨越藝術與商業領域的資深作曲家,曾任香港演藝學院駐校作曲家,現任「無極樂團」藝術總監。早年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主修作曲,獲碩士學位。回港後與新浪潮導演合作創寫超過二十部電影音樂,如《投奔怒海》、《夢中人》及最近的《桃姐》等。其間創立香港演藝學院作曲系,並擔任該系系主任多年。1995年再次赴美以訪問學人身份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從事講學及音樂創作,回港後以嶄新的寫作風格發表大型中西樂器混合的作品如《山鳴》、《淋漓》等,並創立風格獨特的「無極樂團」。

    羅氏寫作多元化,除藝術音樂外還有流行音樂、廣告、電視劇、話劇、歌劇及十多齣舞劇音樂,贏得的重要獎項中,包括亞洲作曲家同盟會議頒贈的「入野義朗紀念大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配樂獎」、香港藝術家聯盟頒贈的「藝術家年獎」以及作品被北京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選為「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之一。2013年更憑《千章掃》獲中國文化部藝術司及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頒發第二屆華樂論壇暨「新繹盃」經典民族管弦樂(協奏曲)作品評獎。2014年起創作意境音樂劇場「落花無言」等好評如潮,為其藝術創作再闖高峰。

Video Block
Double-click here to add a video by URL or embed code. Learn more
  • 排練指導︰王志聰

    高胡:陳啟謙 椰胡:董芷菁 揚琴:郭嘉瑩 秦琴:陳思彤 簫:何兆昌

    「寒來暑往」有兩個意思,字面解釋就是夏天離開了,冬天來了,另一個意思,就是時間的流逝。2020年是特別的一年,一個疫情來了,叫人措手不及,萬萬也想不到影響一整年,很多行業也受打擊,進入嚴寒,也不知甚麼時候完結。

    樂曲一開始取材於《聖誕歌》及《步步高》,以「正線」奏出,表達歡樂的時刻。很快,就轉了「乙反線」,以表達憂愁的情緒。同一樂段重複並加快象徵驚惶不安的階段。中段以緩慢憂怨的旋律為主,有時滲入一小段輕快旋律,時勢時好時壞。後段以「乙反線」奏出《聖誕歌》的素材,苦中作樂。作者很少創作哀怨的音樂,但覺得中樂樂器奏出哀怨情緒是有一番韻味的。今次是一個嘗試,也想為未來記錄低這個時代,所以樂曲到最後,還是一種苦苦的情緒抒發,找不到出口。

    陳雅雯畢業於香港大學音樂系,雙主修音樂與媒體及文化研究,在學期間曾獲頒「香港大學交流獎學金」到加拿大京斯頓皇后大學交流,亦曾獲「萬瑞庭音樂獎」和「香港兒童合唱團獎學金」。陳氏的作品曾於香港、內地、台灣、美國等地公開演奏,合作過的樂團包括香港中樂團、竹韻小集、龢鳴樂坊及香港創樂團等。

    2013年在ACUVUE NATURAL®REMIX 比賽中勝出,所創作的《零零》入圍「音樂新一代2015」及「心樂集2016」,並在香港電台第4台廣播。2017年,作品再度入選「心樂集」以及「World Harp Congress 2017 Hong Kong」。2015年參與美國Nief-Norf音樂節,作品In June在音樂節中演出,並入選2018年在布達佩斯舉行的國際作曲家論壇。

Video Block
Double-click here to add a video by URL or embed code. Learn more
  • 指揮︰何文川

    演奏︰竹韻小集

    樂曲用廣東音樂素材加以自由發展編配而成,以活力歡快的快板呈現出粵音幽默的情趣,流暢抒情的曲風表現出柔美的情懷,加上具有戲曲風味的段落,呈示出粵曲戲韻的情意。

    盧亮輝是福建永定人,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張筠青、許勇三、廖勝京等教授。1973年移居香港,為香港作曲家聯會和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協會會員,1977年受聘於香港中樂團,其間為樂團創作了不少的大型合奏作品,如《春》、《夏》、《秋》、《冬》等,並隨團赴澳洲、日本、韓國及新加坡等地演出。1986年移居台灣,曾任台北市立國樂團演奏組副組長及副指揮,以及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助理教授。其合奏作品廣泛流傳於兩岸三地及東南亞一帶,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和與青睞,如《宮商角徵羽》、《童年的回憶》、《節慶歡舞》、《祭樂歡舞》、《喜怒哀樂》、《貴妃情》、《愛河》、《西子灣之戀》等。1990年為電視劇《俑之舞》配樂並榮獲入圍金鐘獎狀一面,1991年為普音唱片有限公司創作「新幼學故事瓊林」專輯而榮獲優良唱片金鼎獎,2009年入圍第二十屆金曲獎傳統藝術音樂類「最佳作曲人獎」。

    盧氏熟悉國樂團音響特性,編曲、移植經驗豐富,不斷被各式各樣的藝術團體委託創作與編配作品。

Video Block
Double-click here to add a video by URL or embed code. Learn more
  • 排練指導︰王志聰

    高胡:陳啟謙 中胡:董芷菁 揚琴:郭嘉瑩 中阮:陳思彤 笛子:何兆昌

    此曲受香港中環蘭桂坊所啟發。作曲家希望將蘭桂坊的活力和熱鬧氣氛帶給每一個人,而「蘭桂騰芳」更是蘭桂坊的原意,以此祝福香港可以繼續顯貴發達。

    作品在創作中模仿了電音的效果和加入了許多切分節奏,令音樂更顯活力。同時亦融合了搖滾樂和即興演奏元素,希望為廣東音樂帶來耳目一新的聲音。

    陸尉俊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作曲博士候選人,師隨李允琪教授,專注創作融合不同世界音樂風格的現代音樂。陸氏近來的音樂作品受中國地方音樂、戲曲、少數民族、日本雅樂、爵士音樂及拉丁美洲音樂影響。陸氏在學期間獲得「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獎學金」、「中國文化研究所莫慶鏘獎學金」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才藝發展獎學金」等,而他的博士學位是受「香港賽馬會音樂及舞蹈信託基金」音樂獎學金資助。

    陸氏的作品亦獲不同的獎項,如他創作的琵琶獨奏作品《爵士琵琶》獲「敦煌獎」琵琶獨奏重奏新作品展評銀獎。在2019年,他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前往美國南佛羅里達州大學訪學,學習爵士音樂及研究拉丁美洲音樂,並前往秘魯、玻利維亞、古巴及巴西作音樂考察。

Video Block
Double-click here to add a video by URL or embed code. Learn more
  • 排練指導︰王志聰

    高胡:陳啟謙 椰胡:董芷菁 揚琴:郭嘉瑩 秦琴:陳思彤 簫 :何兆昌

    樂曲開始以粵語口音「秋」字為基礎,一音、兩音、三音的動機,繼而發展成略帶愁意的旋律。第二段的節奏,以五個、四個、三個、二個、一個音的對句,由長至短,由慢至快,音樂的氣氛漸漸由隨和變成激動,由抒情變為奔放。作品保留了廣東音樂的傳統特色,當中亦採用了「乙反調」的手法和無變化音轉調的方式去發揮旋律的多面性。

    此曲由粵樂大師余其偉委約創作,以傳統「五架頭」組合首演。

    麥偉鑄於香港出生,早年先後獲得西班牙音樂演奏文憑,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及數度到史丹福大學電腦音樂中心(CCRMA)研習音樂聲響學及程式編寫。過去數十年一直以作曲者、結他手、或電子音樂人身份參與種種形式的音樂活動。作品有個性但風格不統一,追求新嘗試和突破。

    麥偉鑄醉心推廣創意音樂及從事相關的教育工作、擔任評委、代表香港參與國際音樂活動。他曾先後任香港作曲家聯會的秘書、司庫、副主席和理事,負責音樂會策劃和監製。現為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副院長和作曲及電子音樂系主任。

Video Block
Double-click here to add a video by URL or embed code. Learn more
  • 指揮︰何文川

    二絃:陳啟謙 提琴:董芷菁 三絃:余穎嘉 月琴:陳思彤 喉管:陳志偉

    演奏:竹韻小集

    《絃歌趣韻》由香港作曲家黃學揚根據粵樂大師余其偉創作的二絃獨奏《趣韻》整理及編配而成,領奏樂器為二絃、提琴、三絃、月琴、喉管五件極具代表性的早期粵樂樂器,作品以「硬弓五架頭與樂隊」的嶄新手法和形式來展現早期粵樂的趣味。

    「絃歌」二字來自1916年出版,由丘鶴儔編著的香港第一本粵樂專書《絃歌必讀》,代表了百年以前的粵樂特色。原曲《趣韻》又名《醉韻》,乃夜半即興創作之小品,有道是:揮劍臨風,把酒問月;慷而慨之,世間何韻?且悲且喜,且醉且唱。此曲曾榮獲1993年「第三屆全國民樂展播」優秀作品獎。

    余其偉是中國著名高胡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教授,現為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系主任、星海音樂學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導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華樂大典.高胡卷》主編等。

    余氏師從劉天一、朱海、黃日進及張韶、王宜勤等習藝。1975年畢業於廣東人民藝術學院音樂系。1982年獲「全國民族器樂獨奏觀摩優秀表演獎」第一名;1987年獲首屆「全國廣東音樂演奏邀請賽」冠軍;1989年憑高胡獨奏《鳥投林》獲首屆「中國金唱片獎」。1992年獲國務院表彰為「我國表演藝術突出貢獻專家」,享國家頒發終身津貼待遇;2015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之「藝術家年獎」(音樂組別),以表彰余氏對香港中樂教育及推動大眾對廣東音樂的認知作出的貢獻。

    余氏多次赴歐、美、亞洲等多國及港、澳、台等地區表演及講學,獲譽為「學者型藝術家」、「藝術家型學者」;「演奏意境優美而高遠、具詩意的幻想和哲思之深沉」;「開拓了中國高胡藝術新境界」。

    黃學揚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作曲碩士學位,現為香港教育大學客座講師,也任教於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等。作品曾於國際現代音樂節、英國滑鐵盧維爾音樂節、美國科羅拉多州音樂節、北京現代音樂節、澳門國際音樂節、新加坡國際管樂節等場合發表。曾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藝術司「新繹杯」青年作曲家民族管弦樂作品評獎銅獎、「2014 CASH金帆音樂獎」之最佳正統音樂作品等,部分作品由美國PARMA唱片、雨果製作有限公司、現代音像等灌錄唱片,部分管樂隊曲由德國Star Music Publishing出版樂譜。

    近年活躍於中樂創作,編寫逾百首樂曲,其中樂作品經常由華人地區多個樂團演奏。此外他亦應邀到澳洲、馬來西亞、內地及台灣等地作客席指揮。

Video Block
Double-click here to add a video by URL or embed code. Learn more
  • 高胡:陳啟謙 中胡:董芷菁 揚琴:郭嘉瑩 中阮:陳思彤 笛子:何兆昌

    此曲為作者於1999年「粵樂薪傳」計劃中創作粵樂作品三首其中之一。

    《大樂天》具安泰詳和特式,乃三首調子中較輝煌的一首,著意採用粵樂中「喜慶大曲」的風格,其特式在慢起漸快的句法,表現出傳統歡愉的氣氛。

    曾葉發生於香港,是活躍於本地及國際樂壇的現代音樂創作及推廣者。他是香港作曲家聯會的創會主席、亞洲作曲家聯盟名譽會員。自1990年起曾先後擔任國際現代音樂協會(ISCM)及亞洲作曲家聯盟(ACL)的副會長,並於2002-2008年獲選為國際現代音樂協會會長,乃該會自1923年創會以來首位非歐裔人士任此國際要職。

    除創作及指揮外,曾教授亦是音樂教育家及資深的電台工作者,曾任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系教授、香港電台第四台總監及英文台台長等職位。

Video Block
Double-click here to add a video by URL or embed code. Learn more
  • 高胡:陳啟謙 中胡:董芷菁 揚琴:郭嘉瑩 中阮:陳思彤 笛子/簫:何兆昌

    樂曲標題寓意香港人在疫情逆境中抗壓而進、迎難而上,其旋律風格取向則寄望在傳統裡作出一些延伸。作曲在意秉承粵樂演奏的特色與習性,樂曲要求不同樂器演奏家的互相配合和潤色。

    「順」與「逆」是此作品的起始樂思,因而在初段寫作骨幹音高時,旋律建構展現了一些結合原本及其逆行序列的對稱性(象徵飛鳥展翼),及後不時出現大跨度音程(象徵騰飛)和連續同音重複(象徵翱翔)。

    樂曲從簡短緩慢「散序」開頭,接連是幾個各有不同特色但也有着共同元素的較長段落:〈逆風展翼〉、〈壯志如鷹〉、〈善翔抑揚〉及尾聲〈飛昇雲端〉,動態與速度逐漸提升。建構此曲之節奏和曲調時,嘗試捕捉個人記憶中的樂風印象與情懷,避免模仿名曲,但也在尾聲中思想起甚有異趣的《岐山鳳》,於是嵌入了知音者能辨別出的模進樂句,以紀念呂文成先生。

    許翔威是韋瀚章及黃友棣門生,早年入選中國合唱作品展及《香港聲樂作品集》,1987年隨陳能濟習作曲,曾獲香港青年音樂家大獎「中樂作曲」冠軍,作品於各地展演包括卡奈基廳、曼哈頓音樂節、香港藝術節、台北藝術季、上海世界博覽會,2012年選為音樂新文化「主題作曲家」。

    許氏注重為傳統與現代搭建橋樑,不保守因循也不前衛奇詭,會透過古今中外元素的適度熔合,在中西樂器配搭時會尋求融和,立新而不破舊,如古琴與口琴《擇善仁心》、二胡與管弦樂團《秋豪注》。論述其創作之書籍包括《香港作曲家——三十至九十年代》、《香港音樂發展概論》、《香港管弦樂團三十年》、《香港口琴七十年》、《二十世紀香港中樂史稿》、《中國新音樂史論》、《香港音樂史論》等。

Video Block
Double-click here to add a video by URL or embed code. Learn more
  • 指揮︰何文川

    演奏︰竹韻小集

    這是一首以中樂合奏形式展現的廣東音樂新作品,主旋律不單以加花及支聲複調的方式奏出,也應用了不同樂器輪流演奏的效果及影子伴隨的手法。全曲長約五分鐘,分為三段。第一段為引子,突顯揚琴獨奏。第二段為中版,有不同長度的樂句,部分片段會以不規則的句法再現。第三段為慢起漸快的急版,旋律來自第二段的骨幹音。

    《揚帆行》喻意開啓另一個新征程,在陽光普照的新一天,滿懷熱誠地揚帆出海。

    香港作曲家陳錦標為管弦樂、室樂、中樂、電子音樂、聲樂、舞台劇、芭蕾舞、流行音樂等各類型媒體寫有原創及改編作品超過二百首。他的作品風格多樣化,近年以旋律性較強的寫作為主,當中多首作品已在四大洲十多個國家中公演。他也曾用二胡在澳洲、日本及新加坡等地與其他音樂家演奏現代音樂及爵士樂。

    陳博士為香港大學音樂系副教授,從1995年起任教至今,培訓了十多名博士及碩士畢業生。曾擔任香港管弦樂團董事會成員(2014-2018)、香港作曲家聯會主席(2004-2014)、香港中樂團理事(2003-2009)及多個藝術及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並於2007年獲頒民政事務局長嘉許獎章,以表揚他在本地文化藝術發展上的貢獻。

Video Block
Double-click here to add a video by URL or embed code. Learn more